不建議。三種屋況風險來源不同,清單權重與驗收標準也應不同;核心是高風險先行、可驗證為主。
驗屋要驗什麼?預售屋、新成屋與中古屋的項目與標準,一篇講清楚
「驗屋要驗什麼?」 不是把清單越寫越長就好,而是依屋況調整權重,並把每個檢查項目轉換成可驗證的數據+位置+照片。本文以雜誌級單欄排版,從外殼、防水、室內到機電逐一拆解,並針對預售屋、新成屋與中古屋給出差異化策略。你還會看到可列印的響應式表格、直式時間軸與FAQ,學會如何把報告變成修繕、價金扣留與保固承諾,順利完成交屋與撥款。
一、總覽:驗屋四大範疇與檢查邏輯
範疇一:外殼(屋頂/外牆/開口部)
外殼是防水與耐久的第一道防線。實務上,我們會從屋頂搭接、女兒牆收邊到外牆伸縮縫依序檢視,再進到門窗框與陽台。工具包含熱像儀(觀察溫差與可能的滲水熱橋)、含水率計(牆體含水基準)、淋水測試(10–15 分鐘)、水平尺與測距儀(窗框垂直與變形)。檢查的重點不是「有沒有水」,而是「在什麼條件下會進水、如何複驗證明改善」,因此照片編號與位置圖是基本盤。
範疇二:防水(浴廁/陽台/管道間)
防水檢查聚焦三件事:收頭完整、坡度正確、排氣與導水順暢。浴廁會以放水/淋水測試搭配 48–72 小時含水率監測,陽台則留意導水孔暢通與門檻止水。管道間要注意立管接頭與防火封堵。這些是住後最常見的滲漏來源,越早被數據化,越能用文件管理風險與修繕排程。
範疇三:室內(地坪/牆面/門窗)
室內以空鼓、平整與功能為主。用空鼓錘區分磁磚與地坪的空鼓範圍;以雷射水平儀確認高低差與坡度;用裂縫尺紀錄裂縫寬度與位置;門窗則測試關合、密合與五金穩定度。這些看似「舒適層級」的議題,遇到面積過大或落差過高時,就會影響財務成本與入住時程。
範疇四:機電(配電/弱電/瓦斯/消防)
機電的關鍵是安全與容量。透過插座測試器檢查線序與接地、以鉤錶搭配負載模擬評估回路分配、測試漏電斷路器(RCD/ELCB)是否正常動作;瓦斯與消防則以可視化檢點與文件查核(合格標示、閥件可關斷性)。機電若忽略,日後高功率設備(如電陶爐、烘衣機、全熱交換器)上線時,往往才驚覺容量不足或接地不良。
總結: 驗屋應遵循外→內、共→私、安全→舒適的順序,並以「數據+位置+照片」建立可追溯證據鏈。
二、預售屋驗屋要驗什麼?工程查驗到點交的重點
工程查驗(預驗):先抓系統性問題,再處理收邊
預售屋在工程查驗階段,建議優先針對窗框導水、浴廁防水收頭與坡度、弱電端子與線序、地坪平整與空鼓等高風險項目。這時工班尚在場,修繕效率最高。檢查要點包含:熱像比對外牆與窗框、含水率抽測牆面、淋水測試 10–15 分鐘、插座測試器檢查線序與接地、雷射水平儀測地坪與門窗垂直。所有異常以貼紙標記並在平面圖定位,形成「修繕清單+工法建議+驗收標準」。
交屋點交:複驗合格、文件齊全、節點對齊
點交前需完成複驗,確認修繕達標;遇雨季無法雨測者,可以含水率回測與淋水替代,並在文件中約定「雨後複驗合格即解除扣留」。此外,設備清冊、表計讀值(電/水/瓦斯)、公共區域協作事項、保固期限與窗口,皆需文件化。如此,交屋即可與金流節點順利對齊。
小技巧:把「缺失分級(高/中/低)+工法與材料+驗收標準(含水率上限、淋水時長、線序/接地)」寫入會勘紀錄,避免事後解讀差異。
三、新成屋驗屋要驗什麼?保固下的證據化
保固≠證據:先建立交屋前「基準檔」
新成屋雖有保固,但若無交屋前的基準資料,保固期內的爭議容易各說各話。建議以熱像、含水率、淋水、線序/接地、負載模擬與風量測試等,建立一套可比對的「基準檔」,將每個量測結果與位置圖與照片編號綁定。高風險項目(安全、止漏、外牆與屋頂)列為交屋前必達;中低風險則納入保固清單,給予期限與再驗機制。
常見檢出:窗框收邊、屋頂搭接、立管與冷凝水導流
新成屋最常見的是開口部與防水細節:窗框矽利康收邊不均、導水孔堵塞、屋頂搭接與伸縮縫處理不良、浴廁防水收頭與坡度不當、冷凝水導流不順、配電盤迴路分配與接地不足等。這些多可在交屋前完成修繕;若涉及公共區域,則改以文件化承諾+扣留+複驗窗口銜接。
四、中古屋驗屋要驗什麼?現況交屋的風險轉換
三大優先:防水滲漏、機電安全、公共區域責任
中古屋多採現況交屋,關鍵在風險轉換。檢查優先順序為:外牆/窗框/屋頂滲漏(熱像+含水率+淋水)、機電安全(線序/接地、回路負載、RCD 測試、瓦斯與消防)、公共區域協作(屋頂、立管、外牆需管委會配合)。室內再檢地坪空鼓與平整、門窗密合、歷史裝修的管線改動。把缺失分級後,轉成修繕、價金扣留或保固承諾,並與撥款節點綁定,交屋才能如期推進。
談判節奏:高風險必達、中風險限期、低風險列維護
把高風險(安全/止漏)列為交屋前必須達標;中風險給期限並保留複驗;低風險列入維護建議。公共區議題透過管委會會議紀錄與排程、責任切結來管理;金流則採兩段式撥付:達成安全與止漏即部分撥付,完工複驗合格再釋放餘額。
重點:中古屋的「要驗什麼」,其實是把風險變成條款與節點,才能在時程、品質與金流之間取得平衡。
五、直式時間軸:檢查→會勘→修繕→複驗→點交→撥付(六步驟)
每一步都要有「輸出」,才能影響交屋結果
Step 1|條款先行(簽約)
寫入第三方驗屋、重大瑕疵之修繕/扣留/保固、複驗與雨測窗口、未達標處理方式與時程。
Step 2|安排驗屋(交屋前 7–14 天)
熱像、含水率、淋水、空鼓、線序/接地、負載模擬、風量測試;建立基準資料與照片/位置編號。
Step 3|三方會勘(交屋前 3–7 天)
缺失分級與工法、驗收標準(含水率上限、淋水時長、線序/接地合格)、期限與責任人。
Step 4|修繕與紀錄
短工期先處理;公共區或長工期以文件化承諾+排程;全程影像與材料/工法紀錄。
Step 5|複驗與點交
按清單複測與對比基準檔;未達標續留或展延;達標者簽認點交,準備撥付。
Step 6|撥付與追蹤
文件齊備即部分/最終撥付;雨後複驗或公共區完工再釋放餘額,確保品質閉環。
提示: 每一步都應產出可檢核的文件:報告、會勘紀錄、完工照、保固/扣留同意書、複驗紀錄。
六、可列印表格:項目×驗收方式×文件×責任
一張表帶走:技術、文件與金流一次對齊
範疇/區域 | 要驗什麼 | 驗收方式/標準 | 文件/備註 | 責任人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外殼(屋頂/外牆/開口) | 伸縮縫、搭接、窗框收邊與導水 | 熱像+含水率抽測、淋水 10–15 分鐘 | 位置圖+照片編號;雨後複驗條款 | 賣方/工班/管委 |
防水(浴廁/陽台/管道間) | 防水收頭、坡度、排氣與導水 | 放水/淋水+48–72 小時含水率監測 | 完工照、材料/工法說明 | 賣方/工班 |
室內(地坪/牆面/門窗) | 空鼓、平整、裂縫、五金密合 | 空鼓錘、雷射水平、裂縫尺與功能測試 | 格網標記與對位照片 | 驗屋公司/工班 |
機電(配電/弱電/瓦斯/消防) | 線序/接地、迴路負載、RCD 測試 | 插測合格、鉤錶負載模擬、RCD 跳脫 | 盤面標示、回路圖、合格標示 | 電工/驗屋公司 |
文件與驗收 | 會勘紀錄、扣留/保固同意書、複驗 | 達標即撥付;未達標續留或展延 | 附複驗報告與照片對比 | 買/賣/驗屋公司 |
工具建議:延長線、小夜燈、行動電源、標示貼、量尺、夾鏈袋(收納單據小零件)、紙本清單與筆。現場效率可提升 30%。
FAQ|驗屋要驗什麼的常見問題
行動服務|品質驗屋公司
想把「驗屋要驗什麼」化為可執行的清單、驗收標準與金流節點嗎?交給我們:預售屋、新成屋與中古屋的檢測、會勘、修繕建議與複驗,一條龍完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