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提是事先約定標準與流程。把達標/未達標定義、扣留比例與複驗方式寫進回覆單或契約附件,即屬依約辦理而非任意拒絕。
「驗屋不過不交屋」如何落實?時間軸×條款×談判攻略一次懂
許多人以為「驗屋不過=直接不交屋」就好,但實務上,關鍵在流程與文件。 真正有效的做法,是把缺失數據化(讀值)+位置化(座標)+影像化(照片/影片)+條件化(天候/儀器設定),再把「達標→撥付」、「未達標→扣留/展延/保固」寫進文件。本文以雜誌級單欄排版,提供直式時間軸、對照表、範例條款與 FAQ,協助你把「不交屋」從口號變成可執行的節點管理。
一、總覽:為何「驗屋不過不交屋」需要設計?
口號不等於結果:交屋是文件驅動的流程
在房產交付的現場,文件與節點才是決定交屋與撥款的關鍵。單純說「不過就不交屋」常在實務遇到兩個阻力:其一,缺失沒有可重現的標準(例如只寫「有滲漏」,卻沒有淋水時長、含水率回測值、測試時間與天候);其二,沒有把標準寫進會勘回覆單與撥付條件,導致各說各話。換言之,要讓「不交屋」站得住腳,必須先把「如何算不過」說清楚,並且設計好「不過後怎麼辦」的流程。
四個面向:技術×時間×文件×金流
成功的案例都有共通點:技術上有讀值、時間上有排程、文件上有回覆單與複驗報告、金流上有扣留與釋放規則。只要四者連動,項目達標就撥付;未達標就扣留或展延,不是卡死交屋,而是條件式交屋。這樣才能兼顧買方權益與整體時程。
一句話結論:「驗屋不過不交屋」= 可量測的標準 + 文件化的節點 + 金流綁定,而不是情緒化的拒絕。
二、成功關鍵:證據鏈與四類條款(含範例)
證據鏈四元素:數據、位置、影像、條件
每一項缺失都需要數據(含水率、熱像溫差、RCD 跳脫時間、負載電流、風量/壓差…)、位置(平面圖座標、貼紙編號)、影像(照片/影片/熱像圖)與條件(日期、天候、儀器型號與設定、淋水時長),形成可複驗的基準檔。沒有條件的數據幾乎不可比較,無法在複驗推動決策。
四類關鍵條款(可摘錄到你的會勘回覆單)
1)達標定義條款:例:「窗框導水孔暢通+連續淋水 10–15 分鐘無滲,雨後 48 小時含水率回測≦基準值」。
2)未達標處置條款:例:「未達標者,自得保留 x% 撥付;缺失修繕完成並經複驗達標後釋放」。
3)雨後複驗條款:例:「防水項目如遇不利天候,得先完成其餘項目點交;雨後複驗達標即解除扣留」。
4)公共區協作條款:例:「涉及公共區者,憑管委會/建商之會議紀錄與排程,先行完成自家戶點交,公共區另案追蹤」。
這些條款把技術與金流綁在一起,讓「不交屋」有法可依、有據可循。
撰寫技巧:每一條款都要對應測試方法+合格門檻+證據型態,避免只寫敘述沒有驗證規格。
三、直式時間軸:驗屋→會勘→修繕→複驗→點交→撥款(六步驟)
每一步都要有輸出,才能推動下一步
Step 1|條款先行(簽約/斡旋)
寫入第三方驗屋、達標/未達標定義、扣留比例、雨後複驗與公共區協作等條款,確立「品質=撥款開關」。
Step 2|工程查驗(預驗)
以熱像、含水率、淋水、空鼓、線序/接地、RCD、負載模擬、風量/壓差建立基準檔(含座標、照片與條件)。
Step 3|三方會勘
確認工法與材料、完成期限、責任人與複驗標準;把門檻寫入會勘回覆單,以利後續撥付。
Step 4|修繕與存證
工班進場;完工照與材料紀錄;公共區另以會議紀錄+排程管理,避免自家戶卡在共用項目。
Step 5|複驗與點交
同條件複測逐項對比;達標→簽認點交;未達標→依條款扣留、展延或列保固清單;防水加雨後複驗。
Step 6|撥付與追蹤
文件齊備即部分/最終撥付;保固清單建立追蹤節點,避免「交屋即結案」導致後續無門。
提示: 每一環節都應輸出文件:預驗報告、會勘回覆單、完工存證、複驗報告、保固清單與點交紀錄。
四、對照表:達標與未達標的處理分流(可橫向滑動)
讓決策標準化,交屋更可控
場景 | 檢測/證據要點 | 達標處置 | 未達標處置 | 備註/文件 |
---|---|---|---|---|
窗框/外牆防水 | 連續淋水10–15分鐘+雨後48hr 含水率回測;熱像輔助 | 簽認點交,釋放相對應扣留 | 保留x%撥付;列入雨後複驗,達標再釋放 | 會勘回覆單應載明淋水條件與基準值 |
浴廁/陽台排水 | 放水/淋水測試、坡度與退水時間;門檻防水 | 簽認;保留保固清單追蹤矽利康老化 | 修繕後複驗;必要時拆重新施作 | 附坡度與退水時間數據 |
配電安全 | 線序/接地、RCD 跳脫時間、負載模擬 | 回路標示清楚,盤面貼標 | 更換/補裝RCD,優化回路;複測通過再點交 | 附量測儀器型號與設定 |
地坪與磁磚 | 空鼓率、平整度/高低差、伸縮縫處理 | 輕微者列入保固追蹤;嚴重者當場修整 | 拆補或重作;複驗合格再釋放扣留 | 照片編碼+座標對位 |
公共區協作 | 屋頂/機房/立管等需管委會或建商端配合 | 自家戶先點交;公共區照排程追蹤 | 保留公共區比例撥付,達標後釋放 | 以會議紀錄+排程替代 |
要領:把測試方法+門檻+金流對應寫入文件,避免「只看描述、不見標準」。
五、常見爭議與解法:天候、公共區與電學安全
爭議一:遇到無雨/大雨,防水怎麼驗?
天候是防水檢核的最大變因。建議實務採二階段驗證:先以連續淋水 10–15 分鐘加含水率回測做「雨前替代驗證」,其餘項目先行點交與部分撥款;再以雨後複驗為最終解除扣留條件。把條件寫在回覆單,避免現場爭執。
爭議二:公共區缺失卡住自家戶?
屋頂、外牆、機房或立管等公共區常需管委會或建商端處理。建議以「會議紀錄+排程+責任切結」作為替代文件,自家戶先完成點交,並保留公共區比例的撥款。如此不會讓整體交屋被非自家戶因素綁死。
爭議三:插座測試器正常,為何仍不交屋?
插座測試器僅能檢查線序與接地,無法評估回路容量與保護。若 RCD 跳脫時間超標或負載模擬異常,仍屬未達標。因此電學安全需有RCD 測試與負載模擬的讀值與儀器設定,才能做出交屋決策。
重點:別把「不交屋」變成對立。用標準+條件談事,讓雙方都能在合理期程內完成交付。
FAQ|「驗屋不過不交屋」常見問題
行動服務|品質驗屋公司
想把「驗屋不過不交屋」從口號變成文件與節點?我們以數據+位置+影像+條件建立基準檔,撰寫可執行的會勘與複驗條款,協助你在合理時程內安全交屋。